端午将至,粽子不能和这4种食物搭配!医生叹息:很多人无辜中招

分类: 365bet365娱乐场 时间: 2025-10-05 18:49:12 作者: admin

最让医生摇头的搭配,是粽子配冷饮。

很多人端午天热,吃完一个热粽子马上灌一口冰可乐、冰奶茶、冰啤酒,爽是爽了,但胃就不爽了。

糯米原本就黏,遇冷以后胃部血管收缩,胃酸分泌突然减少,蠕动也跟着变慢,结果粽子在胃里像块石头一样赖着不走。

临床上常见的“节日型胃滞”,一查饮食记录,十有八九都有“粽子+冰饮”这组合。

还有人直接空腹吃,配冰咖啡或者冰绿豆汤,吃完两个小时胃就开始绞着疼,再晚一点就吐酸水。

更隐蔽的一种搭配,是粽子配高蛋白食物,特别是牛奶、鸡蛋、豆腐脑这种看起来“健康”的早餐标配。

有不少家庭端午节那几天早晨,会用热粽子配个白煮蛋、豆浆、甚至加点肉松,好像挺营养,其实对胰腺的压力特别大。

粽子消化慢,蛋白质进胃后要靠胃酸和胰液一层层分解,两者堆在一起,导致胃肠工作量大幅度上升。

特别是有胰腺炎史或者胰酶分泌能力差的人,节后突发性胰腺炎的比例显著高于平时。

2021年有个大医院端午后收了15个急性胰腺炎病例,医生发现其中有10个当事人早餐就吃了“粽子+蛋奶”组合。

最严重那个还是个年轻人,没啥基础病,只是早饭吃得太狠。

还有种搭配,很多人根本想不到有问题,就是粽子配醋或者太辣的菜。

有些人吃肉粽觉得腻,就喜欢切点泡椒、蒜泥,或者蘸点醋开胃。但这事真得看人。

粽子糯,胃里得慢慢磨才能磨开,而刺激性食物会让胃酸突然升高,胃壁短时间内承受高强度腐蚀性,特别容易引起胃黏膜微破损。

尤其是本来就有点慢性胃炎、胃溃疡的,吃一顿就可能让病情反弹。

还有人吃完粽子配啤酒烤串,这种“高碳水+高脂+酒精+辛辣”的四连击,是心血管医生的梦魇。

因为这组搭配不光对胃有伤害,对血管刺激也特别大。

短时间血糖波动幅度高,胰岛素释放不及时,血管内皮就会出现轻度损伤。这种微小损伤反复出现,是动脉粥样硬化的起点。

有个医生专门做了个小样本测试,找了20个人,吃一顿标准肉粽+泡菜+啤酒的晚餐,结果餐后2小时内,平均血压上升6-9mmHg,心率增加10%,CRP炎症标志物升高20%。

虽然都是短期变化,但对有心脑血管基础病的人来说,这种小刺激可能就是导火索。

有患者就这么一顿饭,晚上睡觉突发心绞痛,被家人紧急送去医院抢救。

还有种更诡异的搭配,是粽子配水果,尤其是菠萝、西瓜、橘子这些偏酸或含果酸酶高的水果。

糯米在胃里停留时间长,如果这时候果酸一多,就容易发酵,产生大量气体,造成胃胀、反酸甚至恶心。

菠萝还含有蛋白酶,虽然对肉有软化作用,但在胃里跟蛋白质和糯米混在一起,会加剧胃黏膜刺激,有些人吃完会有轻度呕吐感。

水果不是不能吃,而是别跟粽子放一块吃,尤其不能同时进胃。

最让人惊讶的,是粽子加柿子这事。有人喜欢吃完粽子后吃点水果,刚好家里有柿子或者柿饼,一起吃了。

结果不到半小时,胃里闹革命。

有个真实案例,是个60岁左右的老人,吃了两个咸蛋黄粽,又吃了半个柿子,结果两个小时后上吐下泻,胃镜一查,胃里结成了“柿石”,粘成一团。

医生不得不用微创手术取出来。

这事听起来像段子,其实是因为柿子里有鞣酸,遇到高粘度的糯米和蛋白质,就容易聚合成不溶性的硬块。

尤其是空腹或者水喝得少的时候,更容易结团。

这些组合,不是说不能吃,而是不能乱吃。

尤其是有慢性胃病、糖尿病、高血压、脂肪肝、胆结石这些基础病的人群,节日期间尤其要当心。

粽子本身已经是“高负担”的主食了,它的血糖指数比一般米饭还高点,而且里面如果有肥肉、蛋黄、腌制肉,脂肪含量会飙到一顿快餐的水平。

有医生做过实验,一只标准肉粽,能量大概是320大卡,糖含量在35g左右,相当于两碗白米饭,还不算配料。

再有一个点是很多人没注意到的,就是“节日气氛”也会加重这些饮食组合的风险。

人一到节日,吃饭时间晚、吃得快、情绪兴奋、作息紊乱,这些因素都会让原本还能勉强撑住的胃肠和内分泌系统突然崩盘。

特别是晚上吃粽子的人,第二天早上就开始反酸、便秘、嗓子干、口苦,这些都跟夜间胃排空延迟、肝脏负荷加重有关。

医生有时候不敢直接说,只能叹一句:节日不是拿命换热闹的。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1]袁雪梅.高血压患者的饮食护理干预研究[J].食品安全导刊,2023,(22)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