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更新我们继续连载干货系列《日本购车攻略》,本期恐怕是这个系列内容最多、最长的一期,赤坂整整写了一个星期!点击以下链接可查看往期:
日本购车攻略 | 二手店看车购车提车篇
上一期,我们介绍了购买二手车的不同渠道。关于其中最常规的二手车店购买,我们也详解了在网上搜索、筛选以及检查的方法。再次总结如下:
-在carsensor, goo-net等二手车平台根据自己的目标车型和心理价格搜索具体车辆;
-查看出售该车的店铺的评价,并通过查看其“在库一览”判断该店是否具备整备维护与您心仪车型或同类车型的经验;
-按照平台上给出的联系方式联系店家
联系店家、预约看车
如果要看车,联系店家最简单的方法当然是打平台上显示得非常打眼的免费电话号码。接通后告诉对方自己在哪家平台上看到了哪台车,约个时间就行。当然不要忘了事先确认店在哪里——人在关东店在九州,那就没办法了。
如果遇到店内库存里相同车型的车子太多,讲不清自己要看的是哪台车,也不要紧,这反而意味着跑一趟可以多看几台不同的车。
问题来了:日语不行怎么办?打不了电话可以发邮件吗?毕竟邮件可以边查边写... 操作上的确可行,但赤坂认为连基本的电话也打不了的话,在日本真的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日常开车也总会有隐患。所以,还是好好练练日语再说吧。一个看车的预约电话也并不是什么难题,赤坂刚来日本时第三个月买车,打电话时日语也很差,能基本疏通意思就没问题了。
之前我们也提到过,价格合理的二手车商往往在郊外开店,因为地价便宜。以关东为例,便宜的车商基本都在琦玉、千叶较偏的、到处是农田的地方——并不一定离城里特别远,但很多都离车站有一定距离。如果自己没有车,也没有朋友开车陪同,那么一定要在电话里让店家来车站接。
看了半天车最后没买,还让店家接送,会不会不太好?这个完全不用担心,约好了又不去才是道德问题。很多车商的库存车辆平时放在拥挤的空地上,恨不得摆满地里的每一寸,有人来看车则需要把其他车都移开,费尽力气把车开出来(很多时候还要临时给电瓶充电),人家辛辛苦苦好不容易准备好了,看车的人却不去,换谁都会把你拉黑。
店家难,看车的人当然也不轻松,毕竟得跑一趟。如果有朋友愿意开车载你去看车,那当然是最好不过——半天时间可以把同一地区的好几家店都看一看,总会有收获。
异地车商和本地车商
如果您居住在二手车店较少的地区,或您想要购买的车本身较为稀有,那么就很可能需要去异地看车/提车。
总体来说,几大平台上能找到的车商基本不会在何况上欺诈顾客,也不存在网上写的“支付总额”与看车时报价大相径庭的的情况(但可能一开始的网上价格就已经虚高),毕竟一旦被举报,他们就将损失相当大的流量。因此,在日本的确有一些人不看实车就订车,直接让店家用loader(積載車)把车运到所在地交车(可能产生费用)。
至于这些人的眼光到底有多好,当然也都说不定,但有自信是肯定的——且不说各个零件、空调等是否工作正常,车身和内饰表面的伤痕光通过照片也是很难判断的。并且,在日本也不要轻易相信店家诸如“一点很小的伤,几乎看不出来” “换我的话我也不会在意” “事后修复很简单”之类的、回避描述具体内外伤状况的话。
也有一些人会不事先看车,但提车时亲自前往。和直接下单的人一样,这种情况往往也是因为那辆车实在稀有、或者对于买家而言实惠得离谱。亲自提车本身也是一种有仪式感的体验,此外(虽然属于少数情况)从几百公里外把车开回来路上说不定就能发现一些问题,可以直接调头回去走保修流程。
说到保修,这就是异地购车的较大弊端了——如果出了问题,还得把车弄回去修,就算费用由店家承担,也总是要花时间精力的。一些专门做特定车型,尤其是日本以外品牌进口车的店家还会提供保养服务,不但从换机油这样的小保养到进口零件大修都很有经验,对在该店购车的客户也会提供更便宜的价格,如果不在本地的话,就很难享受这些服务。
所以,虽然一开始在平台上搜车的时候不用太在意设置地域条件(因为可以了解更多的同车型的价格作参考),但实际考虑看车买车的阶段,就要开始权衡本地和异地的利弊了。
到店看车、确认车况
终于到了现场选kan妃che的那一天了。腾出时间兴冲冲跑到交通并不一定方便的二手车店,想着终于可以一睹梦中情车的真身时,突然被店家告知“啊对不起啊,那辆车昨天刚刚被卖出去了...”
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不外乎有两种可能:1.车子的确很人气,真的被卖出去了,而店家也确实没有义务告知你;2.从一开始店家就是在钓鱼,放一辆好车在网上然后骗你来看车。
第二种行为,在日语里叫做“おとり在庫”,于租房业界也很常见。虽然二手车平台上有举报功能,但作为消费者,很难收集确凿证据。不管是不是钓鱼,当天或头天晚上打个电话确认一下是最好的办法——到这个时候了还敢撒谎的日本人还是几乎没有的。
到店看到车后,需要确认哪些地方?赤坂总结如下:
是否是“现状贩卖” 关于“现状贩卖”,我们在之前的《详解在日本买二手车的方式和渠道》一文中已经有过解释。如果是现状贩卖且价格和其他地方正常卖的同种车型一样甚至更贵,除非你自信运气超人,则基本没有必要再看了。
外观和漆面 之前已经提到,网上的照片会让很多伤痕都不明显(你们能看出赤坂的Evo其实很多伤痕吗?),所以现车确认时一定要注意看好每一个角落,包括补漆的痕迹、各个部位的色差。比如,若发现某个车门在阳光下从某个角度看上去较其他地方颜色略浅,则须询问店家是否换过车门或车门在事故中受损,同时也就必须检查一下那张门的电动窗是否还好用了。 中古车多多少少会有些外观瑕疵,大多情况问题不大,但如果遇到露出底漆或者已经有锈迹的伤痕,就要做好事后多花些钱修理的心理准备了。其他关于外观和漆面的检查,赤坂建议去学习那些国内的二手车看车攻略,套路很多且非常详细,在此就不多说了。
发动机舱和走行部 打开发动机舱盖,主要看的是漏油漏液的问题。有条件的话最好从车底也看一看有没有漏油。虽然都说老车漏机油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但不漏油的车总比漏着的好。就个人经验而言,赤坂更希望看到落了灰尘有点脏兮兮的发动机舱,而不是最近被清洗过擦得干干净净的机舱——看车的时候把漏油的擦掉了,开个两天油都漏完了怎么办... 至于车架,只要不是网上或车辆信息单上写明了“有修复历”,一般都不会有事。值得一提的是日本二手车的“修复历”仅仅指车架等要害部位,包括避震在内的其他关键部位都和有没有修复历无关。 所以,避震筒有没有渗油自然也是要看的。顺便,检查一下轮胎的状况(胎沟是否够深,是否有龟裂,询问轮胎生产年份)、刹车片的厚度等。
内饰和车内装备 日本市场上的车分为“吸烟车”和“禁烟车”,也就是有的车是不带烟灰缸的。对于不吸烟的人来说,可以检查一下前车主的烟味是否还在、座椅内饰是否有烫痕;吸烟的人则可以关注一下窗户上是否有遮雨罩(雨天抽烟方便)。 车内的各类装备也需要一一确认,尤其是仪表、电动座椅、车窗和空调(含各个模式)的工作情况。 在日本,用ETC卡支付高速公路和收费道路的费用要比现金便宜、方便不少,买旧车时别忘了确认车子带不带ETC车载器。如果需要另外安装,费用再2-3万日元左右。 导航仪倒是不要抱什么期待,反正如今手机导航要比车载导航好用得多,但是娱乐系统和接口是否充实、CD读碟是否正常可以看一看。日本的车载导航很多都带电视功能,别忘了问问店家电视卡还在不在。 需要注意的是,常年屯在车商停放场地的车很可能已经电瓶没电,建议1-3步已经确认符合预期之后再麻烦店家搭电启动。
实际试驾 第1-4步的确认都没有问题,且确信有很大概率会买此车,就可以提出试驾请求了。旧车不同于新车,没有专用的试驾车,试驾即意味着要开实车,增加其公里数,因此尽管车商不至于不同意,但多少会对上来就要求试驾的行为有所抵触(尤其是日本这种特别在意公里数的国家)。另一方面,如我们之前所说的,有的时候车商会把一大堆车子紧紧地排在场地里,中间的车子要弄出来开,就得花很大力气挪出一条出路来,这可比给电瓶搭个电麻烦多了。 试驾时一般需要确认(排名不分先后):①怠速时震动是否正常、稳定(这个第4步也能确认)、②平直道路上不干涉方向盘,车子是否会跑偏严重(轻微跑偏四轮定位就能解决),转向是否正常且无异响、③进退档(含自动挡车)的顿挫感是否严重、④各部位是否有异响,包括内饰安装不稳造成的异响、⑤车轮部位是否有胎噪以外的异响(涉及轴承状态)、⑥刹车是否正常。⑦车商允许的话,还可以拉拉高转看看是否存在发动机异响、不正常震动和断油等现象 注:此试驾不是车厂的体验试驾,不要激烈驾驶
询问交车前的检查、修复、保养和耗材交换事宜 很多二手车商自带整备车间或有合作的修车厂,可以在交车前帮忙做一些修复和保养,甚至更换故障的零件、橡胶部件等。看车时别忘了确认这些项目,搞清楚哪些项目免费,哪些需要另外加钱。 一般而言,可以要求交车前把机油、刹车油、变速箱油甚至电瓶免费换一换,也算是一种弥补二手车难砍价的对策。当然,对方同不同意就看您自己的交涉能力了。
在上述过程中,记得适当拍照、拍视频,以便之后去别的车商看车时做对比。 这也是防止交车时吃亏的必要措施——比如一些比较黑的商家会在交车时把本来较新的轮胎换成旧胎,没注意或者没留下证据的话就是被坑了。
还有一项重要的内容是“车检”。
日本车一般是两年一检,一次少说也要花个七八万日元(以后我们再写《车检攻略》),要买的中古车离车检期限越远当然就越实惠;很多车商卖车时附送2年车检(即该车本来车检就已经到期,车商交车前帮忙去陆运局做车检),但也有车商即使车检到期了也拿出来卖、且车检需要另外收钱、甚至交给买主自己解决。
提车前的各项准备
看好了车,谈好了交车前的附加服务和优惠项目,就进入交车前的准备阶段了。
一般从订车到交车(日语称为“纳车”)需要一两周时间办手续,车商也会要求缴纳部分订金,具体金额也是双方商定后决定。
赤坂至今记得自己在日本第一次看车时身上几乎没带钱,确定要买了后也不知道该交订金,最后还是旧车店大叔看我是留学生没办法,开车到附近便利店让我取了5万日元当做订金——后来才知道5万日元连车检时的各项费用都不够,他们也是顶着我中途跑掉亏本的风险卖了我那辆车。
在日本,买旧车也是可以办贷款的。然而除非您有永驻签证,金融公司很有可能会拒绝放贷。怎么办呢?没有别的办法,凑够现金或者刷大额信用卡吧。一般人买个中古车也就是200万日元到顶了,并不是特别难。
交车前需要准备哪些手续?车上在确认您要购车后,一般会把所有需要办的手续的填单都交给您,这些东西包括:
车库证明所需的申请表等一系列材料(详见:日本:买得起车上得起牌,但不一定租得起车位);
让渡证明书或购车合同(填写地址、姓名,可能需要盖章);
委任状(填写地址、姓名并盖章)
此外,还需要您自行去居住地政府(市役所・区役所)办理印章注册(印鑑登録)并发行印章证明(印鑑登録証明書)。
备齐这些资料后往往是日后了,所以大部分车商还会准备好信封,方便您办好了以后把材料寄给他们,他们方可去陆运局办理车检或过户。
如果您的车是从私人手里购买,或者车商比较偷懒的话,陆运局的手续需要您自己去办,需要准备的东西就更麻烦一些了。陆运局的手续我们日后在《二手车私人交易攻略》再详解。
在日本,无论在什么地方,上牌都不是一件需要担心的事——不需要摇号,也不需要考虑限号的问题。上牌地点为您居住地的管辖陆运局,并不完全等同于当地的县市划分。此外,日本车牌不但没有门槛,还可以自由选号——4位数字的部分可以事先申请(当然,部分极度热门的数字还是需要抽签,并不一定能选到)——这种被称为“希望ナンバー”的手续也可以直接委托车商代办。
之前提到的ETC卡,最好也在提车前办好。ETC卡是与信用卡绑定的,如果您已经有了日本发行的信用卡,基本都可以向发卡公司申请。如果您还没有信用卡,非常建议办理一张,毕竟单是车上的花销,很多时候都是信用卡结账更方便(保险、加油、做保养、买大件零件、上网竞拍改装用品甚至刷卡买二手车等)。
最后就是任意保险了。虽然是“任意”,但请务必在提车前办好起始日期为提车当日的保险。通过车商办理也是可以的,不过这种方式就相当于找保险代理商,肯定会产生中间费用。较为实惠的办法是在google上搜索“自動車保険見積もり”,即可在各种平台上一次性拿到多家保险公司的报价,选择合适的一家直接在网上签约即可。刚拿到驾照的人一般首年保险费约为15-25万日元左右。
如果没有自己选号,提车前并不知道车子的牌照会是什么号码,则需要让车商去陆运局办手续那天第一时间告诉您拿到的车牌号码,以便完善保险的手续。
东瀛车生活再三提醒您,买车一定要办理任意保险,这不仅是为了自己的保障,也是一种社会公德。
作为任意保险的补充,还可以加入日本自动车协会(JAF)的会员。最大的好处是,无论您开的是不是自己的车,无论您是自己开车还是坐别人的车,发生故障时,只要是JAF会员,都可以叫免费的拖车服务(任意保险往往只在自己开自己车时提供免费拖车)。此外,日本的很多温泉、餐厅等设施都对JAF会员打折,自驾出行时经常能省些开销。
喜提爱车
终于终于,度过了一道又一道关卡,马上就可以喜提爱车了!
提车时并没有太多注意事项,最后确认车子的状态(活用之前看车时拍下的照片)后,交完尾款把车开走即可。当然,如果是之前没有开过的车型,刚上路后也许需要慢慢适应一段时间。
唯一需要注意的是,在日本无论是买新车还是旧车,在交车时商家很可能不会给车子加满油。(连我们在丰田提全新埃尔法时也不例外)一些尤其“抠门”的二手车商甚至只会在邮箱里留最低限度的油量,开出去不远加油灯就会亮。如果您是前往异地经销商提车,务必在上高速前检查油量并加够。
买二手车之后可以干的几件事:
找到自家附近的同品牌经销商(ディーラー),注册客户信息。如果二手车店没有提供法定检测,则可以在ディーラー预约车况检查。日本的各厂牌经销商相关信息,我们已在《攻略:如何在日本购买新车》分享过;
去Autobacs,YellowHat等汽车零件附件商店或网上购买自己所需要的车载装备和保养用品、洗车用品;
确定自己日常驾车路线上的加油站,办理它们的会员卡或积分卡。日后我们也会发文讲解日本的各大加油站品牌;
注册Minkara等玩车人交流必备的SNS账号,学习同种车型的保养和改装经验
等等等等....总之,祝贺您拉开了车生活的序幕!
好了,本期内容就到这里。不一定保证能完全覆盖到买车前后的每一个细节,如果您有其他疑问,欢迎留言。下次干货环节我们将根据大家的问题制作一期Q&A。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内容,欢迎通过“爱发电”给予我们持续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