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身体要保持一定的温度才能正常工作,过高或过低都不行。
寒冷对于身体来说是一种刺激,就像我们在冬天走出室外,身体会一激灵、竖汗毛、打寒颤……喝冰水也有类似的效果。
那喝冰水会不会让身体变冷,影响正常体温呢?
答案是会,但也就那么一丢丢。
早就有研究者做过类似实验:让几位实验参与者在 10 分钟之内吃完一斤冰淇淋。
最后发现:他们的核心温度只下降了 0.8℃,而体表温度一点没变。
要知道,身体有一套严密的温度调节机制。
在非极端情况下,体温虽然会受到外部(如气温)和内部(如吸入的气体、吃下的食物)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但始终都维持会在 37℃ 左右。
这背后其实是下丘脑的功劳。
下丘脑是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一旦接收到温度变化的信号,就会指导身体立即做出反应。
就像天气变冷的时候,我们能明显感觉到手脚变凉、出汗变少、上厕所的次数变少……
这套温度调节的机制,并不会因为是将冰水喝进了体内而有什么不同。
喝了冰水后,核心温度降低了,身体就会启动这套体温调节机制:皮肤表面的血管收缩让血液更多回到内脏;竖毛肌让汗毛支棱起来减少散热;肌肉收缩颤抖产生更多热量……
在这个过程当中,体温并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医生表示,吃冰沙或者喝冰水的时候,当时觉得会很舒服,但是会对胃肠道产生一个直接的刺激;同时,喝冰饮料的时候人体需要产热消化掉这些冰,反而会让我们身体更发热。
并且,这些冰饮料有可能会越喝越渴,尤其是甜的,味道比较浓的。
喝冰水的时候,从一个很热的环境到一个很冰冷的环境,会导致心脏上冠状动脉的血管痉挛,长时间痉挛就会导致心源性心梗。
专家提醒,饮用冰饮料要注意方式方法,特别是在高温作业、剧烈运动后,切忌一口气喝完,要小口喝、慢慢喝
关注蔓柚,让我们一起变美、变年轻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